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央“特岗计划”招聘工作日前启动。今年,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5.23万名,仍面向中西部省份实施,重点向原“三区三州”、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少数民族地区等倾斜,重点为乡村学校补充特岗教师,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学校任教。
自2006年启动以来,“特岗计划”为中西部农村学校输送了超过100万名大学毕业生,覆盖22个省份的数万所农村中小学校,成为历时最长、投入最多、力度最大、辐射最广的农村教师补充政策之一。
实施十多年来,“特岗计划”初心不改,始终着眼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始终瞄准中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保持着较好的政策瞄准性。在政策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特岗计划”也在不断调整,以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变迁和乡村学校改革发展需要,实施范围不断扩展,惠及更多地区;补助标准不断提升,待遇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岗位设置不断调整优化,不断顺应育人改革需求。
当前,全国所有县(市、区)都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均衡发展不断开辟新局面。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更强的教师队伍是核心、是关键。
“特岗计划”是用特殊政策为薄弱地区学校补充师资的创新举措。当下,乡村学校教师短缺情况大为缓解、结构不断优化,进一步实现招聘与需求的精准匹配应是未来工作的重心。教师的需求情况会随着社会、经济、人口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对未来教师的数量、结构、需求进行长期预测和科学规划。乡村教育改革发展实际,也会产生新的岗位需求。当下,体育中考全覆盖,美育被纳入培养全过程,劳动教育成必修课,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人工智能时代加速到来,让科学、劳动、心理健康、信息技术、特殊教育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成为“香饽饽”,这就要求不断提高特岗教师队伍招聘、选拔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加大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补充力度,更加精准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对教师的需求。
“留不住”仍然是困扰许多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和痛点。工作环境、收入水平、生活质量、职业前景等方面的城乡差距是影响特岗教师扎根乡村的客观因素。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提升薄弱地区教师职业吸引力,这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关心关怀力度,缩小城乡学校在人、财、物等多种投入要素方面的差距,在工作条件、津补贴、食宿等方面为特岗教师提供有力保障,让高质量、有能力、有抱负的乡村教师安心从教。通过完善特岗教师培训和晋升制度,让特岗教师收获满足感、成就感、幸福感,在教书育人、点亮乡村孩子梦想的奉献和坚守中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据《中国教育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