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特岗历年考题——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这一节内容在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均较高,主要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今天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历年考题,供大家测评和练习使用。

1.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识字学习时,有的按字音归类识字,有的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种学习策略是( )。

A.组织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1.【答案】A。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理解和控制的策略,有助于学习者有效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资源管理策略则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具体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习工具利用策略和人力资源利用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和归类策略。归类策略是一种对学习材料的归类组织,以使之便于记忆的策略。归类策略主要用于自由回忆之类的学习任务。题干中学生根据字音、偏旁部首归类识字,属于组织策略中的归类策略,故答案为A。

2.教师把零散的、枯燥的信息编成歌谣、口诀,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果的学习策略是( )。

A.组织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复述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2.【答案】D。解析:组织策略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和归类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理解和控制的策略,有助于学习者有效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复述策略既可以促进工作记忆中信息的保持,又适用于在长时记忆中保持信息。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主要包括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联系实际生活,充分利用背景知识,题干中把零散的、枯燥的信息编成歌谣、口诀属于记忆术中的缩略词法,又被称为缩减和编歌诀,故答案为D。

3.小明在语文学习中,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他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3.【答案】B。解析:认知策略是个体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它的基本功能是有效地加工整理,分门别类地系统储存。认知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理解和控制的策略,有助于学习者有效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则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具体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习工具利用策略和人力资源利用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元认知的监视策略是一种常用的元认知策略,是指在认知活动中,根据认知目标不断反省和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是否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小明在语文学习中,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是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学习方法效果的评价,故答案为B。

4.按照迈克尔等人的学习策略分类,组织策略属于(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4.【答案】A。解析:学习策略是由两种相互作用的成分组成的:一种是基本策略,被用来直接操作学习材料,如领会和记忆策略;另一种是辅助性策略,被用来维持合适的学习心理状态,如专心策略。根据迈克尔等人1990年做出的分类,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种成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故答案为A。

5.学业求助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5.【答案】C。解析:认知策略是个体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它的基本功能是有效地加工整理,分门别类地系统储存。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理解和控制的策略,有助于学习者有效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资源管理策略则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具体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习工具利用策略和人力资源利用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题干中学业求助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向他人请求帮助的行为,属于资源管理策略中人力资源利用策略,故答案为C。

以上就是学习策略方面历年考题的汇总,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早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在下列选项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的教育思想是( )。

A.教育民主化 B.教育信息化 C.全民教育 D.终身教育

3.提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的教育家是( )。

A.凯洛夫 B.赞可夫 C.苏霍姆林斯基 D.杜威

4.杜威对于传统教育的批判,不仅批判了传统的教育方法,而且批判了教育目的的( )。

A.内发性 B.外铄论

C.内外因素相互作用性 D.导向性

5.提起腊梅时,就会回想起暗暗浮动的浓郁花香,这种记忆属于( )。

A.情绪记忆 B.运动记忆 C.逻辑记忆 D.形象记忆

6.在教学中,经常会采用承认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注意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方向,自觉掌握学科知识的原则,这种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启发性原则

7.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8.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

A.课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业余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揭示了教育的( )。

A.个体功能 B.社会功能 C.经济功能 D.政治功能

10.“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说明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继承性 D.相对独立性

11.勤奋和懒惰属于下列( )特性?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12.教育活动三个基础的要素之间构成了教育中的矛盾,在这些矛盾中,( )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A.教师与学生 B.教师与教学方法

C.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 D.受教育者与教学内容

13.教育家( )提出了“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收”的方法方针。

A.杨贤江 B.黄炎培 C.晏阳初 D.蔡元培

14.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 )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

A.主动性 B.独立性 C.实践性 D.自愿性

15.实验证明,在学生原有学习的基础上再过度学习达到( )时,学习的效果最好,超过这个程度,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而成为无效功劳。

A.50% B.100% C.150% D.200%

16.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经常会面对全体学生,特别是生理或者心理机能发生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教育者要对他们树立起坚定的信心,相信他们可以通过其他方面补偿性发展来达到与一般正常人一样或相似的发展水平。教育者的这种做法遵循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特点。

A.稳定性 B.不平衡性 C.差异性 D.互补性

17.学记中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相互切磋。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 )的教学方法。

A.发现法 B.读书指导法 C.讨论法 D.观察法

18.一个学生学习汉语拼音之后,对于英文字母的发音出现混乱,这是学习的( )。

A.正向迁移 B.负向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19.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效性

20.《学记》中“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一句所论述的主题相当于现代教育中的( )。

A.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 B.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C.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D.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关系

二、填空题

1.苏格拉底的________________主要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为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

3.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促进和________________。

4.一般来说,低年级小学生主要采取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中高年级小学生比较多地采用意义识记的方法。

5.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是________________。

6.现代课程评价之父是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认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8.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借助于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9.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是指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三、判断题

1.教育中最基本的矛盾是教育者与教学手段的矛盾。( )

2.经典性条件理论和操作性条件理论实质相同。( )

3.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实质一样。( )

4.学校教育决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 )

5.教育目的的确立是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 )

6.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全面自由的发展。( )

7.教师轻微的体罚不会侵犯学生的人身权。( )

8.“白板说”属于内发论的观点。( )

9.场独立认知风格优于场依存认知风格。( )

10.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目标达到程度的判断。( )

四、简答题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3.简述德育的主要途径。

4.教学的一般任务有哪些?

5.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

五、论述题

1.教师应如何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有些老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的教育,还有一些教师说,孔子也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也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请运用所学教育学原理进行分析。

2.结合实际,试述在班级教学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六、案例分析题

李老师所在的班级,有几个男生是全校出了名的“小捣蛋”,他们在其他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的,但是最喜欢上体育课。为了打篮球等体育活动,经常会迟到、旷课,甚全会因为场地、器材等原因和别的班级发生纠纷。有一天在上体育课时,李老师主动要求加入他们的比赛。在酣畅淋漓的球赛结束之后,李老师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客观的肯定了他们的篮球水平,并语重心长地对他们争篮球和场地的事情进行了批评教育。之后,李老师组织他们成立球队,选了队长,订了队规:(1)从指挥听命令;(2)坚持练习守纪;(3)不因争抢闹矛盾:(4)不做有损球队和班级荣誉的事情;(5)每天坚持体育训练,磨练体格和心智。过了一段时间,这些学生不但体育各单项成绩提高了,连纪律和学习积极性都进步了很多。请运用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分析李老师采取了哪些德育方法和德育的原则,他的做法给了你什么的启示?

考试提醒

最近更新

特岗动态

热门推荐
换一换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